5月13日,博爾森咨詢產業研究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研究系列報告(2021)》和《智慧化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1)》,博爾森咨詢長期深耕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研究板塊,此次已經是博爾森咨詢連續第三年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研究系列報告,在之前兩份報告的基礎上,《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研究系列報告(2021)》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背景下的營商環境演化路徑與時代機遇,為各地級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另外,伴隨AI以及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興起,營商環境也具備了可持續優化的“擬人智能”功能,博爾森咨詢產業研究院于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智慧化營商環境概念,《智慧化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1)》系統分析了智慧化營商環境的推進步驟與應用場景,為智慧化營商環境的建設發展提供新思路。
《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研究系列報告(2021)》梳理了2019-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效。基于豐富的項目積累,研究院從企業視角出發,與時俱進持續迭代更新指標體系推出營商環境N.0版,從而更貼合企業需求。博爾森咨詢產業研究院認為大灣區營商環境整體處于全國一流梯隊水平,營商環境的改革成果呈現圈層式分布,研究院特別指出,營商環境改革事實上已經成為大灣區核心動能,目前,大灣區整體進入營商環境攻堅階段,改革工作面臨多重壓力。
《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研究系列報告(2021)》針對不同發展困境提出了對應的優化措施,如針對營商環境改革工作脫離城市戰略的問題,報告指出,政府的工作思路應當緊扣城市發展戰略,珠海等偏小型城市應注重招商引資與宜居宜家并舉,佛山等大型城市應注重高效發展與區域共濟,廣州、深圳等超大城市應注重對標國際,銳意革新;針對營商環境優化與企業需求結合度不高的問題,報告認為,政府應當深度破解市場主體信息不對稱問題,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幫助企業打通投資難、貸款難等一系列堵點,從而促進大灣區內供需資源有效對接。
《智慧化營商環境報告(2021)》重點厘清了智慧化營商環境的基本定義,據悉,博爾森咨詢產業研究院2020年就提出了智慧化營商環境的概念,是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該概念,而此次報告是對該概念的進一步完善。在闡述了建設智慧化營商環境的必要性后,報告指出,根據信息化技術在營商環境應用場景的發展深化程度,營商環境向智慧化發展可以分為信息化營商環境、數字化營商環境、智慧化營商環境三個階段,三階段層層遞進,多國多城市在以數字化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這些積極嘗試成為智慧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切入點。
此外,報告從政務環境、產業環境、要素環境和法治環境四大類場景對智慧化營商環境現有典型案例和未來場景展望進行了介紹。通過在政務環境中深化智慧化技術運用,可以形成企業需求分析、政企資源對接、商事服務和政企溝通反饋的閉環,有效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政務環境下的典型案例包括深圳市智慧招投標平臺、南京市電子證照共享平臺、天津市“企業開辦一窗通”服務平臺等;通過提升產業運行的精準監管,實現精準施策、精準服務,促進產業發展。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是博爾森咨詢在產業環境下貢獻的典型案例;要素環境具體而言包括科技資源、交通、人才、水務和電力等方面,基于AI等技術,聚焦資源的利用和整合,旨在打造高效配置的智慧化要素環境。要素環境下的典型案例包括深圳市“靈鯤金融安全大數據平臺”、廣州市“智慧人才”等;通過搭建智慧立法平臺,為立法工作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支撐,促進立法工作的精細化、精準化,為企業生產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立法環境。法治環境下的典型案例則包括“廣州智慧人大”信息系統和廣州市互聯網法院等。
最后,報告提出要想推進智慧化營商環境建設,前期的評估及規劃是必要的,智慧化營商環境不僅是數字技術的應用場景,更是政府的職能轉變和業務流程再造工程,各級政府都應對打造智慧化營商環境予以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