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實踐
一
廣東建工打造“城市建設
綜合服務運營商”的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且下行壓力加大,建筑工程企業也隨之經歷著較為嚴峻的形勢,普遍面臨新開工面積大幅減少、工程款回收困難、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等問題。
2014年后,受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政府樓堂館所停建等因素的影響,建工企業的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劇。上有建設單位,下有承包公司,處于中間層面的建工企業則承受來自上下游的壓制,處境困頓;在多種困難的交錯中,一些中小型建筑企業紛紛倒下,與此同時建筑工程項目的爭奪也日趨激烈,轉型升級成為了建筑工程企業的必然選擇。
廣東建工集團正是這批進行轉型升級的建筑工程企業中的代表,對于當時的廣東建工來講,可謂正經歷一幕現實的“雙城記”:一方面這是失望之冬,傳統建筑工程市場進入存量期甚至萎縮期,傳統建造方式管理粗放、模式單一,難以適應時下的經濟環境。
另一方面這又是希望之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穩步推進,各類基建投資規劃密集出臺,新型城鎮化建設、“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項目在我國方興未艾,以及政府對總承包管理、建筑工業化等的大力扶持,為廣東建工的轉型升級創造了絕佳機遇,建筑工程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挑戰與機遇并存,廣東建工決定聚焦“大建筑業”,打造城市建設綜合服務運營商,進行轉型升級。
二
廣東建工打造“城市建設
綜合服務運營商”的措施
廣東建工通過打造三大平臺,革新了集團商業模式、科學技術和盈利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著力自主創新,實現建筑產業的現代化,同時緊抓與廣東水電重組的契機,聚焦大建筑業,打造總承包特級資質體系,奠定了全國領先地位,并在此基礎上優化整合資源配置,由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的跨越,將自身打造為城市建設綜合服務運營商,最終實現轉型升級。
1. 打造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平臺,補齊產業鏈短板
一是,廣東建工為建立健全從產品定位、策劃咨詢、規劃設計、科研施工到物業管理的完整產業鏈,于2012年成立廣東建晟投資有限公司,為市場提供綠色、宜居、智慧的建筑產品,健全產業鏈條。
二是,為打造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平臺,廣東建工著力推動內外資源整合進行模式升級,通過盤活存量、實現增量發展,推動存量土地進行“三舊”改造,形成存量、增量改革的協同推進的格局,從而帶動全產業的發展。例如通過公開競投取得珠水豪庭項目地塊開發權,摒棄以往作為乙方負責“單一施工”的做法,應用了作為甲方主導“投資開發、銷售運營”模式,邁出了模式升級的第一步。
三是,建工集團經廣東省政府授權組建了全省棚戶區改造的融資平臺,探索出“政府購買棚改服務”的新途徑,被國務院作為示范加以推廣;在此基礎上廣東建工貫徹上級部署搭建專業化住房租賃平臺,通過發展“運營商”業務,補齊產業鏈短板。
2. 打造產業基金平臺,帶動建工業務發展
廣東建工通過對接金融資本,參與籌建產業基金組建,帶動“大建筑”業務發展,搶占市場先機。
一方面,通過產業基金平臺的組建,提升了資本運作效率,實現了廣東建工的“大建筑”相關業務拓展,例如2015年以來,建工集團與相關金融機構、國企發展基金等發起設立組建了廣東省環保基金,通過環保基金,建工集團積極參與了2016—2018年粵東西北地區城鄉垃圾收集和無害化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廠以及配套管網等重點項目的建設,極大地帶動了“大建筑”相關業務;
另一方面,通過產業基金平臺的組建,例如廣東建工成立的管廊基金,廣東建工實現了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科技資本的深度融合,形成多渠道、立體化的融資能力及多層次的利潤結構,帶動廣東建工的業務發展,擴大了規模,帶動了建工集團在隧道建設施工、工程設計、機械設備、建材行業等業務上的發展。
3. 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培育發展綠色建筑產業
廣東建工以廣東建科院和華隧建設為主體,發展現代高新科技技術,打造全產業鏈的科技創新平臺,搶占企業競爭制高點。
一是,廣東建工將旗下廣東建科院作為科技創新核心,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技術,例如在2015年8月,設立廣東省綠色建設發展研究中心,該中心承擔建筑產業現代化、綠色建設體系研究、城鄉綠色綜合開發、“互聯網+綠色建設”、智慧城鄉建設等十大研究工作,成為廣東城鄉建設系統綠色發展的“高級智庫”;同年12月揭牌成立國家綠色建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該中心是廣東唯一一家以“綠色建筑”作為檢驗對象的國家級產品質檢機構,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廣東建工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為聚焦“大建筑業”夯實了基礎。
二是,廣東建工通過華隧建設研發高端設備,豐富“大建筑業”相關業務體系:依托已有盾構設備自主研發優勢和生產能力,積極拓展上下游產業鏈,向T型軌枕、隧道管片等建材制造領域及隧道管養運營等業務延伸,通過廣東建工的不懈努力,“大建筑業”業務體系得到進一步豐富。
三是,廣東建工積極推動綠色節能新技術的應用,在新型塑料模板體系的應用、建筑廢棄物分類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已取得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并逐步突破地下管廊、海綿城市、智慧城鄉建設等關鍵核心技術,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
首先,廣東建工抓住政策機遇,利用平臺優勢積極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棚戶區改造項目,
如城市更新改造、地下管廊、地鐵輕軌、以及海綿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從投資融資、策劃咨詢、規劃設計、開發建設、施工建造、運營管理等“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務,通過高效的資源整合,邁出了實現建筑產業的現代化的第一步。
其次,廣東建工將建筑產品生產聯結成完整的產業鏈,開始實現從常規施工到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轉變,
一方面、廣東建工積極貫徹廣東省政府推動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發展的戰略部署,通過科技創新平臺,發揮盾構機技術的優勢,與中鐵裝備集團合作建設綜合裝備產業基地,實現由“單一施工”向“施工+研發+裝備制造”的多聯動轉型,豐富產業鏈條;
另一方面廣東建工以棚戶區改造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推動建工集團在科研、設計、裝備制造、綠色材料等方面,實現與建筑工業化的全面對接,完成從常規施工到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轉變,實現產業鏈條的升級。
最后,廣東建工緊跟信息化的時代潮流,構建城市建設大數據平臺,形成建工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廣東建工緊抓歷史機遇,加快建筑業+互聯網的建設,推動了筑業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的三化融合,實現“五個互聯互通”,集團上下各單位的互聯互通、集團與建設項目的互聯互通、上下產業鏈條的互聯互通、集團與城市建設數據的互聯互通、數據與數據的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了建筑產業的現代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型城市建設綜合服務運營商已初具雛形。
在廣東省委的部署下,廣東省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與廣東省水電集團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8日,整合重組為新建工集團,通過重組廣東建工集團打造了總承包特級資質體系,整合了內部資產及資源,重構了商業模式,為聚焦“大建筑業”、實現轉型升級夯實了基礎。
1. 打造總承包特級資質體系,奠定全國領先地位
通過重組,廣東建工成為國內少數擁有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和水利水電三項特級施工資質的大型建筑企業,也成為少數擁有規劃甲級、勘察甲級、建筑甲級、市政甲級和水利行業甲級資質的設計機構,各業務板塊競爭力、協同能力明顯提升,改變了重組之前廣東建工施工資質較為分散、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的困境。
現廣東建工正抓緊申報“公路工程特級”、“鐵路工程特級”資質,從而進一步健全公司的特級資質體系,計劃在2020年獲得四至五項不同專業的特級資質,進一步優化專業業務服務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2. 整合內部資產及資源,打造3+1主業,構建板塊專業化經營
重組后的廣東建工保留了原建工、原水電主業的相關內容,并對內部資產和資源進行整合。
一方面廣東建工將“聚焦一個核心,打造3+1主業”作為經營方向。其中一個核心為“大建筑業”;“3+1主業”則指的是:建筑業、建筑關聯產業、水利水電建設與投資經營、醫療健康與養老產業(培育主業)。“3+1主業”,圍繞“大建筑業”高度關聯、相互依存、共同支持、協同發展,構建起集科研、設計、投資、建設及運營等不可分割的業務體系。
另一方面,廣東建工按照聚焦主業的要求,做實“大建筑業”,構建板塊專業化經營。將下屬二級公司根據行業劃分為“建筑工程”、“建筑科研”、“建筑裝備材料制造”和“基礎設施投資經營”四大板塊,聚焦“大建筑業”,進行板塊專業化經營。
3. 剝離非主業資產,緊抓大灣區建設機遇,做大做強建筑主業
一方面,廣東建工聚焦”大建筑業”,逐步剝離非主業資產,對部分長期虧損或經營效益低下的資產以及與生產無關聯的非經營性資產,予以退出,從而突出主業,提升經營效益;
另一方面,廣東建工緊抓大灣區建設機遇,積極參與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改造和擴容提質、新型城鎮化建設、政府專項建設等項目,如粵東汕頭、潮州、梅州等7個地市約140座危橋的加固或改建項目、江門市禹工高通裝備產業園建設項目等,在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更好的服務廣東省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建筑主業做大做強。
在與廣東水電成功重組整合的基礎上,廣東建工發揮了全產業鏈的聯合協同效應,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做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全力打造集“建筑設計、技術研發、投資開發、施工建造、運營維護”于一體的城市建設綜合服務運營商。
一方面,廣東建工扭轉了自身處于工程施工價值鏈低端的劣勢,強化以省建科院等為主體的科研服務板塊,提高了的盈利能力,改變傳統分包經營模式,強化集約管理,實現了科研、設計、施工一體化,構建了自身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通過價值鏈的優化與提升,廣東建工整合了各公司的實施能力和融資能力,將建工集團在房屋建筑領域的工程總承包優勢向軌道交通、機場港口、水利水電、交通工程、土地開發等板塊推進。經過不懈的努力,廣東建工已成功轉型成為橫向上跨越房建工程、水利水電、軌道交通、市政公用等基礎設施行業、縱向上貫穿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和全價值鏈的城市建設綜合服務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