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新聞
10月16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發布暨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林念修出席會議,以“馳而不息 久久為功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為題作主旨講話并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伍浩主持會議。國務院有關部門、各?。▍^、市)、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參評城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有關負責同志、部分專家學者及媒體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北京、上海、廈門、深圳、沈陽、南京、廣州、成都、衢州、銀川等10個城市有關負責同志,分享了參與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特別是以評價引領改革創新的經驗和感悟,并與有關專家學者一同圍繞《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進行了交流研討。
2018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中國國情,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牽頭研究建立并不斷完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2018年,組織在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22個城市開展了兩批次營商環境試評價。2019年,組織在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縣級市等41個城市開展了營商環境評價,并在東北地區21個城市開展了營商環境試評價。2020年繼續在80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8個國家級新區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在扎實推進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工作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寫了《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于近日公開出版。
《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是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報告全面介紹了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制度和評價方法,系統梳理了2019年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成效與亮點和2020年前景展望,客觀反映了參評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改進過程、提升歷程,全面匯聚了參評城市一大批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人民群眾滿意、市場主體支持的改革舉措和典型經驗,集中呈現了各重點領域的最佳實踐、改革方案和路線圖,向社會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優化營商環境的原創性、差異化探索,有利于充分發揮標桿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各地相互學習借鑒,推動改革舉措落地生根并復制推廣,全面提升我國的營商便利度。
會議指出,在各地區、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工作穩步推進,評價指標不斷完善、機制日趨成熟、成果逐漸顯現,范圍有序拓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豐碩成果,是對標對表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政策庫”,全面展示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成果的“白皮書”,學習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的“經驗集”,鼓勵各地區、各部門勇于探索創新以評促優的“光榮榜”,狠抓政策落實、以評促改的“推進器”,為各地區互學互鑒共同提高提供了重要參考。
會議強調,《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的發布,既是對前一階段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成效的總結回顧和充分肯定,同時也鞭策各地區、各部門要再接再厲、再創佳績。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我國營商環境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對標對表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要求,對標對表企業和群眾的熱切期盼,仍需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要在鞏固前一階段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加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更有力支撐。
《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繪制了1000余張解釋圖表,梳理了優化營商環境各領域240余份政策文件和210余項改革亮點,匯聚了18個重點領域70個典型案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探索形成的原創性、差異化實踐成果。正文共分為4個部分。“總論篇”主要介紹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制度及評價實踐,展示各地區、各部門改革成效,勾畫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藍圖愿景。“示范引領——標桿城市篇”選取綜合表現突出的15個標桿城市作為典型案例,重點展示工作思路、推進步驟、具體安排、改革亮點。“以評促改——最佳實踐篇”系統梳理開辦企業等18個重點領域的改革要求、最佳實踐、創新做法,并選取部分城市探索實施的差異化、針對性政策措施,供有關城市學習參考借鑒。“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篇”匯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探索創新形成的典型經驗做法,鼓勵引導支持更多地方學習借鑒、復制推廣并創新推出更有針對性、開創性的改革舉措。
《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全文目錄及精彩文摘
一、北京市
(一)2018—2019年主要工作
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轉觀念”“轉作風”“轉方式”,從“政府端菜”向“企業點菜”轉變,從政府部門“各自為戰”向“協同作戰”轉變。
1.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全方位構建聯動工作機制
建立市級改革協調推進機制、工作專班和京津聯合聯動工作機制,形成跨地區、跨部門齊抓共促的改革格局。建立市級常態化調度機制,協調解決跨部門問題矛盾,推進改革政策落地。2019年召開市級專題調度會60余次、部門間協調會200余次,聯動工作機制成為推進改革不斷深化和政策落地見效的重要保障。
2.政策先行、層層深入,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
推出一批創新性強、影響力大的突破性改革措施。2017年出臺《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2018年出臺《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提出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務、北京標準和北京誠信“四大示范工程”和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目標。2018年、2019年連續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0、2.0版系列改革政策149個、改革措施191項,不斷破解關鍵難點問題。2019年11月推出優化營商環境3.0版改革政策,包括12方面204項任務,推進營商環境各領域改革。
3.一抓到底、密集調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
建立“問題清單+高位調度+宣傳培訓”常態化改革推進模式。梳理匯總國家任務、社會問題、督查整改三類清單,形成問題臺帳1125項。面向窗口工作人員、企業、中介機構開展政策宣講培訓,2019年累計宣講1900余場、培訓近30萬人次。
(二)創新做法及改革成效
1.開辦企業
企業開辦進入“1”時代。(1)搭建“e窗通”平臺,實現全程網上辦。(2)簡化審批流程,合并營業執照申請、公章刻制和發放、稅務登記和發票領取、“五險一金”登記、銀行預約開戶等環節。(3)推廣應用電子營業執照,提供企業檔案“容e查”服務。辦理環節由7個精簡為1個,辦理時間由24天壓縮至1天。
2.辦理建筑許可
針對手續多、時間長問題,全面再造流程。(1)整合提供事前服務。構建“多規合一”協同平臺,統籌14個審批部門和各類規劃形成“一張藍圖”,為企業明確建設條件提供“全程線上、一站式、集成式”預溝通預協調服務。(2)精簡審批事項。構建“多圖聯審”“多測合一”“多驗合一”高效審批模式。將審批服務事項由224項精簡至107項,將一般社會投資項目辦理環節由23個減至18個,辦理時限由208天壓縮至93天。(3)實行項目分類管理。建立基于風險矩陣的分級管控體系,對項目實行差異化監督管理。對于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建立審批、監管、驗收、登記全封閉、一站式網上辦理系統,將辦理環節壓縮至5個,辦理時限壓縮至20天。
3.市政設施接入
2018年率先在電力領域實施改革,2019年擴展到水、氣、熱、通信等全部市政領域。(1)在全國率先推出低壓電力接入“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服務,開發“掌上電力”APP實現線上申請報裝,由電力公司辦理市政審批手續并承擔設備設施投資。(2)應用電子簽名、電子合同,實現客戶在用電申請的同時在線簽訂供用電合同,取消內部工程圖紙審核及中間檢查。低壓電力接入實現辦理環節由6個縮減為2個,平均用時由141天縮減到15天,接入成本由19.2萬元降為0元。(3)推出高壓臨時用電“省力、省時、省錢”三省服務,高壓臨時接電環節由6個壓縮到3個,時長由60個工作日左右壓減至20個工作日以內。(4)將電力改革措施延伸到水、氣、熱、通信等市政公用設施,實行市政接入“234”模式,即2個環節、3份材料、4天辦結。
4.登記財產
針對不動產登記連夜排隊、現場取號、多次跑路現象,多措并舉實施改革。(1)推行“一網通辦”,建立“北京市不動產登記領域網上服務平臺”,“一張表單、一次申請”可完成網簽、繳稅和登記申請。(2)推行“一窗通辦”,委托不動產登記機構代征不動產交易相關稅種,登記人員統一代征相關稅費,登記申請人到綜合窗口一次完成登記、繳稅、領證等事項,不動產登記辦理環節由4個精簡為1個、辦理時間由9天減至1天,企業間不動產登記最快45分鐘辦完。
5.獲得信貸
從保護借貸雙方權利角度,通過制度創新為融資提供便利。將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的生產設備、原材料、產品抵押登記職能委托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履行,實現企業抵押在一個系統登記、一個框架監管,提供基于互聯網的“7×24小時”不間斷服務,提高動產擔保登記效率。
6.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
創新開展知識產權運用探索。(1)建立快速協同保護機制,設立中國(北京)、中國(中關村)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中國北京朝陽(設計服務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開展專利快速預審、快速維權、保護協作。(2)引導企業優化專利申請結構,支持企業海外專利布局,為企業提供專利信息分析、預警和法律服務。(3)開展專利權質押融資保險工作。
7.跨境貿易
京津兩地密切合作、協同推出系列改革舉措。(1)壓縮通關成本。連續兩年推出“一站式陽光價格”清單,每年為企業節省3.7億元。將出口退稅申報、企業注冊備案等6類業務整合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截至2019年底,累計退稅92.8億元。(2)壓縮通關時間。建立進口“提前申報”“先放行后改單”“先放行后繳稅”“先驗放后檢測”“岸邊直提”等模式。
8.納稅
圍繞減少納稅時間、納稅次數、增加納稅政策透明度等方面持續推進改革。(1)建立電子稅務局,推出“財稅一體化”輔助申報系統,企業可將本單位財務報表轉化為符合稅務機關格式要求的稅務申報數據,實現即時申報、一鍵申報。(2)實行“網上辦、就近辦”,發布納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網上辦”清單,實現5類162項辦稅業務“最多跑一次”、152個納稅事項“全程網上辦”,7類300余項涉稅業務“全市通辦”,將納稅時間由207小時壓縮到138小時以內。(3)落實國家各項減稅降費政策,2019年減稅降費規模超1800億元。
9.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
搭平臺、建機構,多管齊下破解時間長、成本高、執行難問題。(1)提高電子化辦案能力,實行5類商事糾紛網上立案、智能繁簡分流、在線調解糾紛、在線委托鑒定、訴訟文書電子送達、處置財產網上拍賣,實現執行合同平均時間由510天壓縮至240天。(2)設立北京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11類涉互聯網案件,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互聯網案件立案、審判、執行全流程在線辦理。2019年在線申請立案率達100%,在線開庭率99.7%。(3)在全國首批成立專門破產法庭,集中優勢資源實行專業化審判,提高辦理破產重整效率,平均審理天數由620天壓縮至300天。優先采用破產網絡拍賣,破產成本由22%降低到17%。
10.市場監管
圍繞提高監管效能,減少對市場主體干擾,創新監管方式。(1)搭建市場監管風險洞察平臺,全市164萬戶企業全部納入監測范圍,通過大數據技術跟蹤市場主體經營活動特征,在不增加檢查數量的前提下,問題發現率提高12個百分點。(2)建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數,探索開展分級分類監管,篩選出高風險指數主體500余家,檢查問題發現率達45%。(3)推行包容審慎監管,12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納入包容庫,降低抽查比例。
11.政務服務
為企業群眾提供態度暖心、渠道集成、方式便利、技術智能的優質政務服務。(1)推行“只進一門”,市級54個部門996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服務大廳辦理,市級進駐率達到90%。(2)推行“一網通辦”,實行“指尖行動”,打造觸手可及的移動端政務服務,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3)推行“一窗通辦”,建立綜合窗口,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綜合受理模式,85%以上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可在綜合窗口辦理。(4)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推行“網上辦、就近辦、自助辦、掌上辦”,638個市區兩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
12.包容普惠創新
圍繞創新創業、人才流動、擴大市場開放等方面持續加大改革力度,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1)持續激發企業創新創業動能。設立存續期最長的北京科技創新基金,加強企業原始創新支持力度。每日新設科技型企業數量連續三年攀升,從2017年98家增長至2019年25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2.5萬家,實現翻番。擁有獨角獸企業近全國半數。全市研發投入強度6%左右。(2)暢通渠道引進人才落戶,兩年來共有12000余人通過積分落戶成為“新北京人”。(3)推進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全市利用外資穩定增長。
(三)2020年工作展望
把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作為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堅持銳意改革、務求實效,以增加企業群眾更多獲得感為目標,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推進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1.重點推進以告知承諾為基礎的審批制度改革
在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以外的行業、領域,推行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告知承諾制,給予市場主體更大經營自主權。在工程建設等領域探索基于風險的分級分類審批模式,試點推行無風險事項“非禁免批”、低風險事項“簡化審批”、一般風險事項“告知承諾”、高風險事項嚴格審批。
2.加快推進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制度改革
完善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標準,出臺信用信息評價實施細則,完善全市統一的信用聯合獎懲制度。以信用信息評價結果為依據,對市場主體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進一步提高監管精準性和監管效能,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的干擾。開展失信企業信用修復工作,引導企業誠信自律,鼓勵企業重塑信用。在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以外的行業、領域,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搭建全市統一的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工作平臺,提高監管效能,減輕企業負擔。
3.深入推進以標準化為基礎的政務服務制度改革
全面推進辦事指南、服務流程、平臺建設、監督評價四方面標準化建設,對政務服務事項咨詢、預約、申請、受理、審查、決定、結果送達等全流程實施標準化管理,明確事項辦理條件、流程、所需材料、容缺受理、環節、時限、收費標準、聯系方式、投訴渠道等內容,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4.大力推進以區塊鏈為基礎的信息共享制度改革
充分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通信等新技術,增強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能力。全力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推動政務服務全程電子化、全程信息共享、全程交互服務,實現可在線咨詢、在線受理、在線查詢、在線支付、在線評價等全流程網上辦事服務,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5.持續推進以法治為基礎的政策保障制度改革
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定、實施和異議解決機制,建立常態化市場主體意見征集機制,搭建政企溝通網上平臺,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人民團體作用,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及時聽取市場主體反映和訴求,了解市場主體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研究提出針對性政策措施和解決方案。
(四)優化營商環境大事記
2018年
3月2日,北京市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專班
3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意見》。
3月,北京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9+N”政策1.0版。
6月23日,北京市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展開拉練式檢查。
7月18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臺《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
8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任務清單》。
2019年
2月3日,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工作方案》。
2月,北京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9+N”政策2.0版。
5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實施方案》。
10月22日,在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公布當日,北京市政府批準研究起草《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11月5日,北京市成立《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立法工作專班,啟動立法調研工作。
11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新一輪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即“優化營商環境3.0版”,明確204項任務。
12月15日,北京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培訓會。
12月31日,立法工作專班(市人大、市政府)審議《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征求意見稿)》。